close
最近在聽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
結果花了兩天的時間
背了首詞
查了一些資料
這種那麼費功夫的歌還是少聽
聽MCHOTDOG
"幹"完"操"完發洩完了就好..
這首卜算子
在蘇東坡兩千多首詩詞作品中
知名度不及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短短八句
流傳的版本甚多
遣詞用句都不統一
資料整理如下
=============================
卜算子 蘇軾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殘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
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
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
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
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
心裏有恨卻無人能懂。
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
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
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這是東坡剛從烏台詩案解脫出來,
隻身寄住在湖北黃岡縣東南
黃州定惠院時候寫的。
先從人說起,再說人如孤鴻,
下片表面寫孤鴻,
卻又語帶雙關,句句都是身世之感。
全篇沒有任何一句過激之詞,
全篇沒有任何一句過激之詞,
但卻自然的瀰漫著一種甘為原則志節,
忍受詩意寂寞的悲劇精神。
首兩句用
"缺"月、"疏"桐、漏"斷"夜深人靜,
寫出幽獨淒清的心境。
推出一個極為蕭颯冷酷的秋夜景像,
襯托那深夜不寐的幽人的孤獨。
在這個時候,只見一隻孤雁高空掠過。
孤雁、幽人都是形單影隻,兩相比照,
一樣的淒涼,一樣的蕭條。
到此人與雁已渾然不分,
到此人與雁已渾然不分,
人便是雁,雁便是人了。
東坡以孤鴻自比,表示孤芳自賞,
東坡以孤鴻自比,表示孤芳自賞,
不願同流合污的生命態度,
同時也透露了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獨。
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
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
道盡了東坡擇善的執著。
這樣高潔的操守,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東坡告訴我們,
這樣高潔的操守,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東坡告訴我們,
只是「寂寞沙州冷」罷了。
人而似鴻,鴻而似人,
非鴻非人,亦鴻亦人。
這是本詞藝術形象的特點。
而托鴻以見人,自標清高,
而托鴻以見人,自標清高,
寄意深遠,風格清奇冷雋,
似非吃煙火食人間語。
最後兩句寫寧守寂寞清冷
最後兩句寫寧守寂寞清冷
也不肯攀高結貴的品格。
此詞詠物而不滯於物,
此詞詠物而不滯於物,
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
寄託遙深,品格高遠。
[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
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
[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
[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
[省]明白。
[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
[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
[省]明白。
有一說是蘇軾被貶惠州,
惠州有溫氏女,年十六,頗有色,
見了蘇軾,一往情深,
時常在蘇軾的窗外徘徊,聽蘇軾吟詠。
不久蘇軾再貶儋耳(今海南儋縣),
渡海南行,三年後蘇軾遇郝回互惠州,
女已卒,葬于沙州。
女已卒,葬于沙州。
蘇軾十分傷感,因作此詞,
後來即被衍成一則愛情故事。
但近人多認爲是好事者附會之辭,
但近人多認爲是好事者附會之辭,
不足爲信。
=============================
看來喜歡幫人傳誹聞
製造八卦者古來就有
如果看了這麼多還不瞭
那就別花腦筋了
聽歌去吧!!!
全站熱搜